肥胖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健康危机,有史以来第一次,孩子们面临着寿命比父母短的问题,人们越来越胖,成为公共卫生系统的巨大负担。
我们能做什么?
Simon.Gault是一名厨师兼餐厅老板,一个在美味面前失去控制力、一天天胖起来并患上糖尿病的中年男人。
在纪录片《我们为什么肥胖?》中,他把自己当成“实验对象”,尝试各种尖端仪器,称重、扫描、测量,他与专家交流,一起揭开关于肥胖及其影响的事实,探讨是什么原因让“肥胖”这一流行病日益蔓延,同时向我们展示了他根据营养师和健身私教的建议减去脂肪、改善健康状况的经历。
跟随Simon.Gault的视角,你也会对肥胖有全面、全新的了解。
正如Simon所说,他小时候,胖子很少,但是近年来新西兰的胖子越来越多了。新西兰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中第三大肥胖国家,肥胖人数上升速度惊人。三个成年人中有一个胖子,一半成年毛利人都是胖子。
隔着塔斯曼海的邻居澳大利亚,情况也不容乐观,肥胖和糖尿病发病率都是年年攀升,三分之二的男性超重肥胖,女性这一数字大约在二分之一。
全世界范围看,过去35年间,肥胖率增加了一倍多。胖已经成了国际现象,它所导致的肝病、心脏病、肾脏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也在急剧增加。
糖尿病在上个世纪几乎是不存在的疾病,美国疾控中心统计,这50年来,美国人糖尿病率增加了900%,肥胖率增加了250%。
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教授Robert.Lustig直言不讳地指出:上述种种不好的转变,真正的原因是饮食的变化,人们从吃真正的食物,转向吃加工食物了。
Simon到底有多胖?
新西兰奥克兰的全科医生William.Ferguson为他做了检查,他的BMI指数是31,正常数值是25。
在梅西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,通过一系列高精尖仪器的测量,发现Simon体脂率是40%,大部分脂肪分布在腹部、大腿。
身体将近一半是“油脂”,这让Simon既震惊又难过。到底是因为吃得多还是吃得不对,导致了像他这样肥胖继而患上II型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?他还是感到困惑。
1994年,科学家发现了瘦素。瘦素由脂肪细胞生成,瘦素进入大脑,告诉你的大脑你已经吃饱了,提醒你别再吃了。
5万年来,瘦素的效果一直很好。大约从三四十年前期,它罢工了。原因并不是我们缺乏瘦素,而是瘦素进入不了我们的大脑了,胰岛素阻断了来自瘦素的信息。
是什么使得我们的胰岛素水平这么高,高到40年前的2到4倍呢?
科学家用一个字就给出了答案:糖。是糖在作怪。
Simon去了超市,他第一次认真查看商品的配料表,结果让他大跌眼镜。无论是号称蛋白质、粗纤维来源的谷物片,还是号称给人补充维生素的果汁,超市里太多带包装的食物都含糖,而且含量颇高。
Robert.Lustig教授说,我们用糖过量,我们消费的糖,是身体能够代谢的糖量的两到三倍。在超市的60万件商品中,74%加了糖。必须要毫不留情指出的是,食品行业这种做法不是为消费者健康着想,而是因为相当一部分人对糖上瘾,厂商加越多的糖,大家买得越欢。
有一派声音说:糖是食物,食物是人类生存必需,人不可能对食物上瘾。
但Robert.Lustig教授认为,糖的过量摄入对细胞、器官、身体造成损害,缩短寿命,但人们还是喜欢它,糖是含有卡路里的能量来源,却不是营养品。与此类似的是酒精,而人们对酒精就有成瘾性。
我们食物中的糖有50多种名字。表糖或蔗糖是由葡萄糖、果糖两个分子组成的,葡萄糖是人体血液中用来自我提供能量的物质,但过多的果糖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问题。
以前人们认为果糖是好的,因为它存在于天然水果中。但是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、临床试验表明,过多的果糖会引起代谢紊乱。
我们与生俱来的代谢果糖的能力是有极限的,摄入过多,肝脏就不能负担,肝脏有个逃逸阀,把果糖变成肝脂肪,肝脂肪必须作为甘油三酯输出,甘油三酯会导致心脏病、肥胖。一旦它不被肝脏排除,留在了肝脏,又会让人得上脂肪肝、II型糖尿病、高血压、甚至癌症的发生。也就是说,出去、进来都不是好东西。
而且我们现在常吃的碳水化合物,很多是精米白面等高GI食物,一直吃高GI食物,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就会一直很高,一段时间后,身体无法控制葡萄糖进入眼睛中的细胞、肾脏中的细胞、血管中的细胞,就会有血液凝块和动脉硬化的危险了。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产生胰岛素的细胞上,就会影响人体产生胰岛素,造成糖尿病。
全球有超过4亿糖尿病患者,包括纪录片主角Simon。每天有超过1万人死于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。
去超市购买食物的现代生活方式,也使得我们很难不受加工食物的影响。占据超市80%的加工食品,一般来说都少不了三种核心成分,每一种对于食品公司来说都很便宜,每一种都不具有营养价值,这使得大量的加工食品可以向公众广泛提供,
它们是:
来自谷物的精致淀粉,
无论是大麦、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燕麦、大米。
糖,通常是蔗糖或高果糖玉米糖浆精制成的糖。
廉价植物油。
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Wilma.waterlander指出,所谓“加工食物”是一些不能被识别出食物原料的产品,例如谷物、饼干、巧克力……不是自然生长的食物。
它们通过加热破坏食物中维生素C,再加上糖、脂肪、盐、精制油,使食物的能量密度变高,但是并没有什么营养,即“高热量,低营养”。
举个例子,虽然市面上有接近300种不同类型的早餐麦片,但是品种多是假象,它们基本上是同一种产品的变种,也就是说,都是相同的谷物,里面含有大量糖和糖浆。
也许你觉得加工食品便宜、美味、方便,没什么大问题。
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系的Aaron.Blaisdell教授一直在研究肥胖对人的认知的影响。他通过实验,发现长期吃自然食物和吃加工精制食物的老鼠不同,前者苗条、灵活、聪明,后者肥胖、长出肿瘤、得了糖尿病,早早死亡。
Blaisdell教授解释道:人类和老鼠在生理上没有多大区别,加工食品对老鼠的影响和我们的影响是一样的。我们不仅仅变胖,同时也会丧失心智功能,包括专注力、工作能力,以更快的速度患上肿瘤和癌症,更早死去。
在第一集的结尾,Simon在奥克兰大学医学与健康科学学院做了核磁检查,他想了解自己的内脏脂肪情况。检查结果表明,他的内脏脂肪非常严重,肝脏的33%都是脂肪,胰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。
鲁俊教授告诉他,II型糖尿病很糟糕,但是有希望,希望在于:你不让它发生,它就不会发生。换言之,生活方式的调控非常重要。
要失去自己的肝、肾吗?要截肢吗?要死于心脏病发作吗?这一刻,Simon真的下决心向自己身上的脂肪宣战了。
下一集,我们拭目以待!